上虞论坛 上虞 新冠疫苗为什么打在胳膊 注射方式有哪些

新冠疫苗为什么打在胳膊 注射方式有哪些

新冠疫苗为什么打在胳膊

1、肌肉里有引发免疫反应所必需的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疫苗注射到肌肉后,它会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疫苗),并将其转移至免疫系统的大型集合点——淋巴结,然后产生抗体。当下次真正的病原体入侵人体时,相关的抗体便能帮助免疫系统对抗该病原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2、直接静脉注射,疫苗在被B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体前,就会先被这些细胞少量清除。这样一来,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就会大大降低,疫苗的效用价值也会极大受损。此外,疫苗打在肌肉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副作用少。

3、肌肉注射也不是随便哪块肌肉都行,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也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臀部的脂肪组织较多,血液循环就会较差,这就影响了疫苗的吸收和免疫效果的发挥,所以疫苗不会打在屁股上。

注射方式有哪些

主要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如下图所示:

从左到右依次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很容易理解,就是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的医疗方法,可分为短暂性和连续性。前者是直接用针筒注射到静脉,如上图,后者一般用来输入量比较大的液体药物,以静脉滴注实施,也就是俗称的“点滴”。

常见的静脉注射部位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这种注射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药物直接注入循环系统,因此见效最快。

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和肌肉之间的脂肪层。这里的血管很少,所以用这种方式注射药物是为了让药物缓慢而持续的吸收。

平时熟知的胰岛素采用的就是皮下注射,另外,像单克隆抗体、肝素这类分子量太大的药物,因为无法通过口服被肠道吸收,通常也采用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的常用部位有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前侧、上背部。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肌肉里的血管比皮下组织大且丰富,注射到这里的药物通常很快就会被血液吸收,所以肌肉注射一般是在不适合静脉注射,但需要比皮下注射更迅速产生疗效的时候使用。

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上臂的三角肌和臀部的臀肌,婴儿常用的是大腿股外侧肌。

为什么不用起效更快的静脉注射

既然在这三类注射方式中,起效最快的是静脉注射,而我们打疫苗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体内尽快产生对抗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以至于日后如果真的遇上这类病原体,身体能够立刻做出反应,消灭病原体,那么,为什么疫苗的接种从不考虑静脉注射呢?

想必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同样困扰吧。其实,这是跟疫苗的作用原理和我们体内存在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有关。

众所周知,疫苗的工作原理是将病原体注入人体,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使其学会如何对抗病原体。

这个原理看似简单,其实中间过程复杂得很,而且过程想要顺利推进,还得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确保疫苗不能被我们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清除。一旦清除,疫苗就无法发挥效力。直接静脉注射的弊端,就在于没有了这个前提条件。

大家仔细想一下,无论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它总归算是一种抗原吧。要知道,我们的血液中是充满了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直接静脉注射,疫苗在被B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体前,就会先被这些细胞少量清除。这样一来,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就会大大降低[5-6],疫苗的效用价值也会极大受损。

而如果将疫苗打在肌肉里,这方面的风险就降低了。肌肉里有引发免疫反应所必需的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疫苗注射到肌肉后,便会招募树突状细胞过来,这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会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疫苗),并将其转移至免疫系统的大型集合点——淋巴结。

在那里,由树突状细胞递呈的抗原会遇到帮我们抵御特定病原体的T细胞和B细胞,T细胞主导细胞免疫,而B细胞则发挥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走到这一步,疫苗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发挥了它的价值。这样,当下次真正的病原体入侵人体时,相关的抗体便能帮助免疫系统对抗该病原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了这方面的原因外,疫苗打在肌肉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副作用少。事实上,大多数疫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主成分抗原,另一部分是辅助成分佐剂。佐剂的存在,对疫苗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诱发机体产生长期、高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保护能力,同时又能减少免疫物质的用量,降低疫苗的生产成本。

但绝对安全的佐剂是不存在的,它们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可能会导致全身炎症。不过,研究表明,大部分佐剂在肌肉中的副作用是远小于静脉注射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上虞论坛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gyuluntan.com/81037

作者: sylt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