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论坛 上虞 当网红、讲脱口秀,虚拟人类如何一步步变得“人性化”?

当网红、讲脱口秀,虚拟人类如何一步步变得“人性化”?

“为什么机器想当人,人却想当机器?”这是虚拟人梅涩甜在她的脱口秀专场《梅得说》中提出的问题。

虚拟人梅涩甜脱口秀表演:《为什么机器想当人,人却想当机器呢?》。视频来源:腾讯新闻

技术进步下,虚拟人类逐渐变得真假难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越来越多的虚拟人类被开发、应用于互联网中。技术使机器充分具备了人的特点,人类也在追求智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虚拟人类作为技术创新与文艺创作相结合的载体的今天,他们应该如何服务于现实,反哺于社会呢?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汇编海外文章,浅谈虚拟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得“人性化”?如今又有哪些特别的虚拟人类与我们共生在同一个世界,他们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又会是怎样?

hi虚拟人,未来的人类替身

很早以前,好莱坞就通过科幻片将“数字人”的概念带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人们也在《人猿星球》和《阿凡达》等电影中体验了3D建模和虚拟现实的应用。全媒派文章《当数字人类无限接近于真人,我们该兴奋还是恐惧?》中提到,极真实的数字人类已经开始融入到人们的社交生活中,人类与数字人类正在共同生活。

随着技术的进步,从网红、艺人、学生到内容创作者,披着各种身份外壳的虚拟人类层出不穷。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在元宇宙中代表我们,即为人类在元宇宙中超现实的替身。在日常生活中,它们也有望成为人类的助手,进行栩栩如生的互动与交流,甚至可以发展成为能够建立双向情感关系的人工伴侣。

Lucid Reality Labs的CTO Eugene Ovcharenko认为,“虚拟人类是人造人的变体,是创建或捕获的人体形状的3D模型,具有模仿甚至学习行为的能力。”因此,想象虚拟人类能够在我们的世界中走多远,了解其如何在技术的支持下逐渐变得“人性化”非常重要。

虚拟人类,如何人性化?

人类拥有复杂的特征和心理状态,塑造虚拟人的一大挑战正在于创建精确的面部特征和表情。这也是让虚拟人类变得更加“人性化”的前提条件,即在皮肤纹理、光影效果、面部五官等方面尽可能与真人越来越像,同时还要能够精确表现运动过程中的肌肉变形,以及表达复杂的心理情绪。

技术如何创造“真实”?

随着MetaHuman Creator等虚幻引擎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克服恐怖谷效应上的路会走得越来越顺——计算机能够在几分钟内创建高保真虚拟人类,允许操纵和调整面部特征、肤色和纹理,以达到极高的视觉标准和真实感

实现真实感,其中包含三个关键要素:模型创建、动作捕捉和实时图形。

从技术上讲,虚拟人类的创作需要从创建计算机模型开始。演员可以通过佩戴特殊设备,这样的设备能够允许计算机扫描人脸的3D模型。多台高分辨率的相机能够将演员面部和身体动作的每一帧和每个角度传输到负责渲染数字角色的系统中,从而对人脸和身体的数字模型进行编译,形成数字人类的动画效果。

图片来源:Virtuals

随后,计算机模型将由演员的面部动作实时“驱动”,进行“动作捕捉”。通过一套带有运动传感器的特殊套装,计算机便能顺利地捕捉演员的动作。

最后,创作团队需要将数字镜头和动作捕捉结合,制作出与演员动作相匹配的3D动画。借助实时渲染,计算机便能够以同步的方式在屏幕上展现虚拟人类的形象。

技术如何打造“人性”?

虚拟人类的创作过程并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用存在感、思想甚至个性来激活和填充“外壳”已经变得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虚拟人类实现双向交互,从而与真实世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借助大数据、人工神经网络(ANN)、机器学习和情感计算,虚拟人类将拥有无限活力,变得更像一个真实的人类。

(1)语义记忆

 

人脑中的概念和想法在语义上是相关联的,思考或激发大脑中的一组神经元会启动其他相关的神经元,使它们在未来更有可能被激发。因此,人们能够通过技术将事实、概念以及二者的关联存储在数字人类语义记忆中。从标准操作程序到政策文件,虚拟人类可以学习任何人类世界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在未来的创作环境中。

(2)情景记忆

在模仿人类的过程中,技术能够赋予虚拟人类以情景记忆的能力——以一种有序的自传形式,使他们能够及时地认知各种经历和事件。

虚拟人类能够记住每一次交互活动,并且使用该信息,在后续的互动中提供更快、更准确的结果。在未来,这样的情景记忆能够使更自然、更逼真的交流成为现实,而不必遵循刻板的问答。

(3)情感记忆

如今,科学家能够借助最先进的情感计算和情感分析技术对用户的情绪和个性进行计算建模,从而借助情感记忆帮助虚拟人类提升“情商”。虚拟人类不仅能够阅读人类所说过的话,还可以计算交流的成因以及如何应答。情感记忆的学习与分析能够在未来实现更多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用户交互。

虚拟人类如何成为现实?

逼真的建模技术能够让虚拟人拥有人类一般的外形,记忆的塑造能够帮助虚拟人像人类一样沟通。全息技术能够赋予虚拟人类“看得见”的生命,让他们出现在现实世界。

全息影像技术是通过生成大量视角来重新创建光学物理学所称的屏幕外投影对象的“真实图像”,这些视角就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随着视点和位置正确变化。通过这种技术,观看者在任何方向移动时都能看到周围的物体,从而保持运动视差,并且眼睛可以自由地聚焦在半空中形成的物体上。即使没有任何物理对象出现在眼前,大脑却会告诉我们“这是真的”。未来,在这项技术的帮助下,将元宇宙带入现实将不再需要佩戴任何装置,观众也不再会晕屏。

虚拟人类也有社会身份?

虚拟人类的一个关键特征是,他们会被创作者注入“像普通人一样存在”的理念。因此,当下比较知名的虚拟人类,一般都是具备社会身份的,他们有明确的称呼、职业属性、性别或性格倾向等。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虚拟人类。

当虚拟人成为网红

例如早已被大众所熟知的instagram网红Lil Miquela,一位19岁的巴西裔美国模特、音乐艺术家。她存在于众多社交媒体中,形象由CG艺术家创作,声音由演员捐赠,分享的内容则由编剧撰写。创作团队使其成为了迄今为止最逼真、最成功的虚拟网红之一。

还有像Shudu这种超模也成为了在社交媒体中冉冉升起的虚拟人类新星。Shudu是一位拥有黑皮肤的Instagram网红,她的社交媒体简介为“世界上第一个虚拟超模”。因为其精致而特别的外形,众多时尚品牌与她合作。在社交媒体的世界里,她的成功甚至超过了多数真实的人类网红。

拥有黑皮肤的Instagram网红Shudu。图片来源:Instagram@shudu

当虚拟人成为客服

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发现,同与人类的互动相比,人们在与聊天机器人或语音助手互动时呈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因此科技公司UneeQ正在让虚拟人类成为能够与人类交流互动的朋友,其创造的虚拟人能够作为免费的公共卫生顾问,帮助用户查询疫情信息,甚至像正常人类一样进行视频通话。

图片来源:UneeQ

这些承担着客户服务职责的虚拟人类能够在情感上参与和人类的对话——他们发丝上微微产生的虚拟风,代表着其呼吸的微妙变化,他们能够表现出和人类一样的眼神交流,用于表达思想和感受。技术使虚拟人类客服与真实世界连接起来,任何互动都显得更加真实。

当虚拟人成为画家

如今人类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正在技术时代的大环境下被解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呈现了与科技融合的现象,从而产生新的创作内容与思考。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合作下,带着人类面孔的数字画家Ai-Da被带入现实世界。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超写实艺术家机器人,并以世界上第一位女性计算机程序员Ada Lovelace的名字命名

Ai-da拥有一张由艺术家设计的逼真面庞,她的机械臂使她能够握住画笔。智能算法又赋予了她的手臂作画的能力。艺术与技术的交流与结合让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个人作品展的AI人类。

 图片来源:Instagram@aidarobot

当虚拟人开始讲脱口秀

国内也有一些虚拟人类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不再局限于二维的平面展示,越来越多的虚拟人类以更立体、更有个性的形象走上舞台,如洛天依等。

与此同时,人们对虚拟人类的期待也从单一的真实形象输出转化为更多有意义、有内涵、有文化价值的表现,例如山魈映画打造的虚拟人“梅涩甜”

新国潮智慧型虚拟人类梅涩甜,借助了当下最新的超写实CG模型、动作捕捉技术,通过云渲染、AI交互等,能以影视、视频、直播、平面等多维度呈现。在科技赋能下,梅涩甜作为虚拟人在更自然高效、更具情感连接的方向上不断演进。

在精神内核层面,梅涩甜区别于大多数唱跳类、时尚类虚拟偶像,独树一帜成为首个“创作型”虚拟人类。

一方面她是人类精心创作的作品,梅涩甜的人物设定和故事线由专业作家创作,仅其名字“梅涩甜”三个字就能延展出丰富的故事。作为高科技产物,这个虚拟女孩出生于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的英文“May 30th”谐音“梅涩甜”,因此得名。

而在文学意境中,梅子初时春已老,“梅涩甜”代表着酸涩却甜蜜的青春回忆,作为虚拟人,她是人类在元宇宙中的青春映像。另一方面,梅涩甜自身也在创作作品,她在腾讯新闻发布的首档虚拟人脱口秀节目《梅得说》,以虚拟人的独特视角和奇妙脑洞来看世界、想问题,用单口喜剧的形式幽默解读人类社会。

梅涩甜在《梅得说》中调侃自己。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和真人脱口秀演员一样,虚拟人梅涩甜能够在动作捕捉的技术辅助下与观众实现互动。其真实的手势表达、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搭配幽默的语言韵律,赢得了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她的段子中涵盖了六度空间理论、彭罗斯楼梯、人体胫骨生理学等一系列知识点,甚至包含许多“戳痛点“的社会现象——打工人生活处境、娱乐圈商业闭环等等。这样的跨次元互动与深刻的社会观察,使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百万。因其脱口秀中含有丰富的“知识梗”,梅涩甜成为腾讯新闻首位虚拟人知识官。

梅涩甜在她的脱口秀中讲解了人体胫骨生理学知识点。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人民日报》强调,虚拟偶像要注重内容创作:“无论从文艺创作规律来说,还是从技术特点来看,虚拟人物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滋养。只有以现实生活为土壤,技术优势才能有所依附,从而发挥其在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随着如梅涩甜这样面向未来、扎根现实的虚拟人类层出不穷,科技对内容创作深入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未来,虚拟人类不仅仅是展示人类技术成果的产物,更是人类观察社会现实,并反哺现实生活的重要形式。

毕竟,当人们都试图在AI的领域寻找自己的元宇宙世界,我们在现实中也更应该暂停脚步,去思考梅涩甜的那句经典名言,“我们AI努力做人,人类却着了魔一样学做AI”。

滤镜之后,小红书的变现困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上虞论坛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gyuluntan.com/366

作者: sylt

上一篇
下一篇